账号:
密码:
撸书斋 > 其他 > 桃花入命 > 第38章
  赵静将目光挪开,重新打量起那具枯瘦皮囊,心中不知为何有些难过。
  哥哥这些日子,却叫自己好找,或许是竭力躲着他,半点不想同自己相见?
  但那又如何呢……自己这样不舍昼夜地寻他,精诚所至,他终究会落在自己手上。
  赵静想到这里,心中大定。
  先前走得太急,人竟是有些气喘,他站在原处,把如银乱发拢在胸前,等到精气完足、气定神闲之时,才往前踏出几步,想从阮情怀中,把那尸身接过。
  上一回他为了叫那人死心,误以为哥哥死了,强忍心中不快,将尸身留在将军府门口……这一回,总算能将皮囊带走,不必再忍了。
  然而就在他伸出手时,阮情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轻声道:“你说……我在他心里全无分量。可你、并不知道他答应过我什么。”
  阮情用最后一口气,跟人争辩道:“他答应了,然后来见我了,虽然有些迟……”
  赵静听得满面怒意,想要发作,却看到阮情眸中明光消散,人已经咽了气,双手仍以护持的姿态抱着赵杀,当真是一片痴情。
  赵静想了片刻,仍是看在这人蠢笨的份上,强忍心头怒火,只将自家哥哥夺过,一个人横抱起来,不许私兵来搀,摇摇晃晃地往楼下走去。
  他下了楼,人才堪堪回过神来,低声叮嘱左右:“继续找。”
  头顶白日刺目,周遭人声若沸。
  当真奇怪,为何心中会生出伤心难过之意呢?
  哥哥怕是只告诉过他一人,他会以化身还魂之法,一遍遍无病无痛,重新投于人间。
  旁人都往黄泉去寻,但好在哥哥已经悄悄告诉过他,唯有他知道,这并非终局,不过是暂别。
  既不需要伤心,也不至于落泪。
  只需站在这红尘上,几年、几十年,一寸寸将十丈软红翻遍,把哥哥找出来。
  赵杀咽气时,神魂还虚弱得很。
  他混在过往阴魂当中,身不由己地往前飘去。
  这上千阴魂,除去冤魂厉鬼之外,大多冥冥无知,茫茫身前事,都要去三生石上看,忘川河中捞。
  赵杀与亡魂为伍,浑浑噩噩之际,几乎也要把伤心事一抛,做个无是无非的糊涂鬼。
  好在这条阴间之路,最后一程,是从将军府横穿而过。
  那满脸横肉的龙日天将军大马金刀地正坐在院中,抬头一看,恰好与赵杀目光对上,忙把府中故人留下的玄色衣袍往天上一抛。
  赵杀得了这一衫遮凉,这才保住神志,一路有惊无险地下至黄泉。
  等到了忘川河上,阴气渐多,赵杀便抢先一步缓过气来,开始转转颈项,抖抖手脚。
  周遭无数阴魂仍如榆木雕就,由摆渡人载着,泛舟而行。
  区区十里河道,堵着八里渡舟,水中潋滟波光,尽是如梦前尘。行到五里时,少许魂魄凝实的神魂,便渐渐忆起生前事,曼声吟起诗来,或悼鸳鸯失伴,或伤骨肉离分,精妙词句,不绝于耳。
  连赵杀隔壁的亡魂,也含泪吟道:“白发三千丈,红尘几人痴如我……”
  赵判官迟疑续道:“死生五粒丹,秋膘一称二十斤。”
  那隔壁小舟顿时划远了半寸,找别人颂诗去了。
  赵杀稍稍怔了一怔,暗自思量,只道世间遍地是比他更重的情,更痴的人。
  他伫立舟头,看众多亡者默默垂泪,听无数孤魂自诩情深,心中感慨万千。
  前日以无情观有情,只道有情皆孽。
  昨日以有情观有情,却道无人不苦……
  而今日重回鬼判之体,心怀百结情丝,倘若日后赏善罚恶,落笔不忍,又当如何自处呢?
  赵杀想来想去,仍是不得其解,索性往江中踏出一步,双手一招,袖袍鼓满,如虎噬鲸吞一般吸起四周阴气,慢慢凝练出一具昔日惯用的法身,右手持朱笔,左手持命薄,一身玄领朱袍,俊朗容貌不改。
  那徐判官闻风而来,见他踏在鹅毛不浮的弱水上,忙以魂幡一招,将赵判官接进鬼辇中,抄小径上了黄泉路,左转三生路,再将车辇稳稳停在三生树下,恭维问:“赵兄回得这般早,想必债已经还清了,当真可喜可贺!此时离揭榜还剩数个时辰,稳妥起见,不如兄台再测一回?”
  赵杀听了这话,想起昔日那千钧负累,吓出一身冷汗,含糊道:“心中有数,何须再测。”
  说着,便以手一指远处那块三生石,低声道:“倒是有几桩前世纠葛,想从头看上一看,徐兄先去吧。”
  赵杀说罢,徐判官不知为何一张脸涨得通红,含羞道:“这点小事,何须去三生石前走一遭,赵兄直问就好。”
  赵判官怔了一怔:“啊?”
  徐判官也是个慧眼如炬的能吏,当下动情道:“赵兄是想知道徐某为何出手相助吧,此事说来话长,徐某人的功德祠庙恰好建在赵兄庙后的小山头,每刮南风,便能沾到老兄的香火,时日一长,这才同赵兄一样,修成法身,入选鬼吏。”
  赵判官还未回过神来,仍是道:“啊?”
  徐判官含情脉脉看着赵杀:“这回徐某助赵兄还债,不过是举手之劳,连赠予老兄的丹药也是便宜货,跟赵兄十几年来的深恩厚谊相比,委实无足挂齿!这点小事,何必去看三生石呢?”
  赵判官颇为尴尬地深深看了徐判官一样,而后束手束脚地走向排队参观三生石的队列长龙,站在末尾,同徐判官挥了挥手。
  徐判官一副拿他毫无办法的模样,远远叮嘱了几声,这才一步三回头地登上鬼辇,先赴揭榜之地了。
  赵杀独自排在队列当中度日如年,好不容易轮到他,忙掏出腰间工牌一亮,被鬼卒殷勤领到庞然巨石东侧,搬来厚重交椅,摆上香案清茶,恭请赵杀坐好,又拿出一张黄符纸,上书“蓝光宝鉴”“历历在目”“走马观花”“雾里看花”四档。
  赵判官依稀知道规矩,斟酌道:“我要看的是七百多年前的旧事,选‘蓝光宝鉴’那一档。”
  鬼卒登时脸色发青,喃喃道:“判官大人,七百多年前的事,资源有些老,恐怕放不出来。”
  赵杀同他好声好气地商量了半天,鬼卒只得勉强答应下来,运转鬼力,好不容易才调取出来。等赵杀再定睛一看,四档当中,只剩下“雾里看花”一档能够勾选。
  如此一来二去,案上香尽茶凉,耽搁了好一会儿,巨石上总算有云雾散开,慢慢现出模糊人影,赵杀便全神贯注地看起这一段旧事。
  第四十章
  眼看着石上皮影戏一般分分合合,刀来剑往,以赵杀之才,从金冠蟒袍、出行仪仗上头,竟然连蒙带猜、看出了七八分。
  他在数百年前的人间,居然也是一位王爷,还是前朝一位手握权柄的异姓王。
  宗谱上大多护国有功,英年战死,到他已是单传,正可谓满门忠烈,一国肱骨。
  这位赵王爷同样是碧血丹心,盛世而生,乱世加冠。远眺狼烟,自请披甲上阵,征战南北……
  赵王爷仗打得久了,虽是无暇娶亲,但一路走来,不是在战火荒村,听见稚子啼哭之声;便是有挚友含泪托孤,接连收养了好几名义子。
  时人有诗赞曰:上马击狂胡,下马奶遗孤。
  赵杀隐隐绰绰看见那五官模糊的披甲男子,胸前斜捆一个红布襁褓,背后斜捆一个白缎襁褓,左手抱着一名黑衣稚儿,右手机弩一抬,一箭射死八百里外一名蛮军统帅,不免老脸通红,自己都不大相信,极想拂袖而去,好在转眼之间,石上烟云变幻,战事平定了几年。
  那朦胧人影忽然自大漠狂沙之间,转向靡靡宫闱。
  一位宫妃误服了二斤红花,挨了五六回针扎拳脚,在麝香盈室、凉雨倒灌的冷宫中养足十月,诞下一名男婴。
  当夜龙气生,风雨作,异象起。
  赵王爷好不容易哄着三名稚子熟睡,有小太监用黄绸襁褓一裹,冒雨抱了这名婴孩过来,求他收留。
  三名稚子一觉睡醒,发现屋中又多了一个人,自然涕泪涟涟。
  好在赵王爷手段过人,一手蜜糖,一手棍棒,于十余年间,硬是将一生谋略武功传予三人,个个在烈日底下,练出一身蛮力。
  唯有那黄衣稚子,碍于身世,不必提枪耍棍,不必日晒雨淋,只需在檐下读几本兵书。
  这一段往事,观来云淡风轻,润物无声,可不知为何,竟是比命悬一线的殊死之战,更叫人心魂难守。
  随着时日推移,那红衣小儿,出落得毫无城府,禀性天真,只有些武勇。
  白衣小儿则是允文允武,待人接物淡如秋水,好养得很。
  而黑衣小儿得赵王爷一身武功真传,哪怕在“雾里看花”的攒动人影中,仍能看见犹如剑上寒霜的雪亮眸光。
  至于最年幼的那一位,读书万卷,通晓帝学,看向赵王爷的时候却极痴缠,品性亦极温柔。
  这四人得其一,旁人见了,也要夸一声教子有方,何况四子皆学有所成,当真是此生何求。
  只是好景不长,边疆乱世复起。
  这位赵王爷再度披挂上阵,携三名义子一道出征,就在捷报频传之际,圣上却嫌他功高盖主,竟然克扣粮草,直叫战事艰难,一度无以为继。
  那黄衫义子苦守京中,上闻朝中内情,下观义父手书,一来二去,心头滴血,对当朝天子一丝丝生出龃龉。
  等赵王爷餐风饮露,终于熬到粮草救济,将外敌击退,便接到千里加急的一道圣旨,说自家义子勾连众多,领兵谋反,许他戴罪立功,平定内乱。
  朝中风雨飘摇,赵王爷却是一身忠骨。
  圣上说战,他便战。
  这一战牵连甚广,打得极是艰难。
  说不尽的英雄聚于黄衫义子麾下,无数百姓沿途归附,白鹿出林,天生异象,只说他是真龙天子。
  可赵王爷只信正统,剑刃所向,断不容情。
  那谋逆义子先是退避,而后再退,被赵王爷一路诛戮下来,总算肯与他一战。
  交战前夕,红衫义子领下翻山越岭走后袭营的重担,动身前悄声问他:“王爷……最喜欢我么?”
  赵王爷自然严声呵斥,叫他以家国天下为重,休得胡思乱想。
  可那痴笨义子空有武勇,行至山谷狭道,被人以滚石围困,千辛万苦护得大半兵卒逃将出来,自己却是尸骨不全,埋没荒山。
  纵然损伤不重,整顿人马后侥幸胜了一场,那又如何呢?
  而后白衣义子领兵直击左翼,他身上已有许多处旧伤,赵王爷问他好歹,他还秋水不惊,推说无事,此去浴雨而战,数日数夜,旧伤复发,力竭而死。
  终此一世,既不知讨恩,也不知诉苦,忽然便化作孤魂,抽身走了,也无人猜中他一番心思。
  纵然正面两军冲杀,复大胜了一场,却又如何呢?
  赵王爷一路血战,许多与他同血同宗同疆的儿郎,皆化作他剑下孤魂,许多年过后,才踏着累累白骨,惨淡胜了。
  那黄衫义子被他追杀得筋脉俱损,受死士护持,从此销声匿迹。
  他满身伤病,携同样满身伤病的黑衣义子凯旋。
  可圣上仍欲斩草除根。
  赵王爷便献出一计,假称因言获罪,身戴镣铐,被幽禁在院中。
  直至那罪子信以为真,把生死一抛,贸贸然跑来救他,四面埋伏一拥而上……终是、斩草除根了。
  此后数年,他弃剑封刀,奉还兵符,由武至文,调去无足轻重的边陲,断鸡毛蒜皮的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