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撸书斋 > 其他 >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 分卷(95)
  顾烈很好说话:不想就不想吧。
  狄其野狐疑地看了顾烈一眼。
  顾烈抱过他的腰,说起闲事来:昭儿看上了祝家姑娘。
  有八卦听,狄其野挑了挑眉:那小子眼光不错啊。
  成功拿儿子转移了话题,顾烈慢慢和他家将军说起了儿子对祝家姑娘一见钟情的事,暂时把未起已平的冲突按下了。
  次日,消息传来,淮南道道台袁斐一案,闹大了。
  当地有僧侣要为财主大夫人申冤,将这位大夫人尊称为善心娘娘,纠集了一帮虔诚信徒,一路上散播官府迫害善心娘娘的消息,要上京城讨个公道。
  顾烈把顾昭和锦衣近卫查出的东西往御史台、大理寺一递。
  再次日,早朝刚开,御史台大夫牧廉出列。
  陛下,臣有本要参。
  顾烈:准。
  牧廉开口,参吏部尚书陈棎渎职不查之罪。
  参吏部右侍郎左成岚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罪。
  参淮南道道台徇私枉法、媚上祸民之罪。
  参淮南当地僧侣妖言惑众、动乱国本之罪。
  群臣哗然。
  第134章 三司会审
  牧廉这一参, 参的是吏部半壁江山, 参的是左家支柱。
  陛下有令, 责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务必彻查。
  吏部暂时停摆,静候审理结案。
  于是朝野震动, 人人自危。
  牧廉自己倒是没事人似的,下了朝,拽了定国侯的袖子, 问:师父, 回家吃饭吗?
  狄其野闻言,正中下怀, 他干嘛回宫对着有话不说装深沉的顾烈?回家吃饭,天经地义。
  于是师徒二人商议定, 狄其野先行出了宫,牧廉进了政事堂。
  尚且不知道今晚要孤灯冷被的顾烈, 问了三位主审重臣的看法,于关节处点拨一二,最后, 特别把近来身体欠佳的祝北河留下来关心关心。
  顾烈的意思, 是让大理寺少卿兰延之代为主审,倒不是要夺祝北河的权,而是免得祝北河病中操劳,要是亏损了病体,就更不好了。前世祝北河就是因为顽疾不得不辞官养老的, 顾烈一直记挂着。
  但祝北河认为此案关乎重大,兰延之毕竟还生嫩了些,祝北河这些年将兰延之当徒弟一样带着,他是怕兰延之处理得不妥当,既不合顾烈的意,又在朝中太早树了敌,可以说是顾虑周全。祝北河打算亲自带着兰延之审,更为稳妥。
  既然祝北河坚持,顾烈也不便多说,免得像是在催促老臣退位,寒了老臣的心。
  其实陛下对他们几个老臣,本就没得说,如今又是派定国侯送药,又是特地嘱咐关怀,把祝北河感动得都有些眼酸,直道:袁斐一案,臣一定秉公办理,给陛下一个交待!
  他们这几个开国老臣,包括顾烈自己,除了整日嚷嚷着要去钦天监养老的颜法古,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劳碌命。
  顾烈摇头笑笑:公事上,寡人放心得很,不需要嘱咐你什么。
  祝北河疑惑了,难道自己私事上有什么让陛下不放心的?
  然后听顾烈继续道:昭儿也大了,他倾慕祝家小姐心善雅才的名声,不知祝大哥,愿不愿和寡人结个亲家。
  这一声祝大哥,可是有二十多年没听过了。祝北河心中是前尘往事纷至沓来,满脑子往昔与少主并肩征战的峥嵘场面,旧时热血激荡。
  但事关宝贝女儿,祝北河再激动,都还是按捺了下来:陛下待小女青眼,臣本不该推辞,只是这婚姻大事非同小可,臣这个女儿娇生惯养,先天身弱,不知是否是太子良配啊!
  祝北河对太子没哪里不满意,顾昭的性情能力都是万里挑一,作为太子,群臣日日盯着,都找不出什么疏漏差池。在他们几个老臣看来,顾昭行事风格像极了顾烈,是十分万分的好。
  同样,也正是因为顾昭贵为太子,祝北河心疼女儿,女儿若成了太子妃,纵然再荣华富贵,那也是一进宫门深似海。
  可女儿毕竟不可能不嫁人了,顾昭这样优秀的青年男子,打着灯笼都难找,女儿以后日子过得如何,到底还是要看夫婿的性情人品。就算是日后被指摘祝家高攀,为了女儿的幸福,祝北河也不可能为了清名一口回绝。
  所以,祝北河的意思,是有顾虑,但不是不能考虑。
  既然有心考虑,那就问题不大。
  顾烈对自家太子的优秀程度还是很有自信的,就算祝北河有心低嫁,有个顾昭摆在这里,顾烈还真不信祝北河能看上别家的歪瓜裂枣。
  所以顾烈也不急,只是笑道:良不良配,还得看他们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寡人不掺合。改日,寡人让顾昭登门拜访,让他自己到你面前说去,祝大哥你亲自掌掌眼,若是看不上他,也没什么。
  他这话有意说得家常,而且给了不强行赐婚的意思,祝北河心中安定下来,也确实想看看太子是个什么意思,于是把当年军中说笑的劲头拿出来,笑着应道:陛下太谦,太子上门,臣自然是好生接待,绝不刁难他。
  君臣二人都笑了。
  笑罢,还是得做正事,祝北河回了大理寺,牧廉、刑部尚书都在那等着了。
  祝北河对两位多年同僚一拱手:事关重大,陛下等着咱们查出个结果,话不多说,咱们查吧。
  *
  这案子查起来,说复杂,也没有多复杂,说不复杂,恐怕大理寺平白多出的这些访客都不答应。
  吏部尚书陈棎,是蜀州出的人才,在朝堂上算是单打独斗,正因为单打独斗,所以养出了满腹八面玲珑的手腕。而八面玲珑,也就意味着两头吃、两头不靠,到头来谁的势力都不算。
  为他求情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是蜀州出身的底层官员,他们不相信陈棎真的有心渎职,为同乡之谊,站出来给陈棎说话。
  吏部右侍郎左成岚,他是左家人,还一直以温文尔雅的形象示人,为他求情的可就多得多。
  就连狄其野,都收到了左朗的亲笔信。
  只不过,左朗毕竟还是那个耿直的左朗,他的信,直白地说了自己是被家里逼着写的,要是左成岚真违了国法,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请师父不必挂心。
  淮南道道台袁斐,他苦心钻营了这么久,到头来为他说话的,还是当年读书时的几位同窗,但都是未入官场的人,说话没什么份量。
  雪上加霜的是,淮南当地的僧侣,是打着给袁斐、善心娘娘翻案的招牌闹的事。
  这些僧侣闹的事,还不是小打小闹,简直耸人听闻。
  话得从那位打死人的大夫人,最爱去的石头庙说起。
  据说淮南当地曾有一位得道高僧,在石上坐化,后世为了纪念他,就地盖了间石头庙。昔日传说以远,听上去清心修佛的石头庙,早已经是金光闪闪,香火盛隆,其中捐香火捐金佛捐得最大手笔的,就是这位大夫人。
  石头庙中的僧侣,大都是投奔而来。其中一位,最会逗香客开心的,法号叫做海通,以前是种田的庄稼汉,自说是受佛法感化,带着全副家当,进石头庙剃度当了和尚。
  这个海通,按照道理,石头庙是不该收的,他学的佛法不正,心底戾气极重,自认是佛祖亲传弟子,向往的是称王称霸,最好是能学成神通,将往昔看不起自己的人都踩在脚底,全然与慈悲佛法相悖。
  可石头庙的庙祝见钱眼开,收下了这么个混沌魔头。
  入了石头庙,天天吃斋念佛,也许该悔悟向善,可海通和尚却越发着迷于神说志异,将一切导人向善的佛法,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曲解。
  海通暗地里破了许多戒律,甚至拿他自己的那一套去招揽信徒,他天生善于鉴别那些心性恶劣之徒,也善于蛊惑那些饱受冷落的边缘者,故而百试百灵,其中最虔诚的,就是这位大夫人。
  大夫人为了海通花钱如流水,石头庙自然对他们的事不闻不问。
  到大夫人打死无辜新妇的丑事败露,石头庙才发觉养出了祸患,登时翻脸,要把海通逐出石头庙。
  海通却哈哈大笑,张狂道:这就是我海通的大业之机!
  他带领平日里将他奉若神明的信众们,大张旗鼓地要往京城去,编造了一通官府迫害袁斐、迫害善心娘娘、迫害佛法的故事,沿途向百姓传播。
  那些过着平安好日子的百姓,自然不会去搭理他,可那些无所事事又心怀愤恨的村中无赖、愚昧懵懂脑子执拗的村妇少年,被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一通游说,竟也有半途加入的。
  新任淮南道道台发觉事情不妙时,海通手底下信徒已达二三百人。甚至有了明确分工,将海通这个明光福使伺候得跟神佛也似。
  海通将善心娘娘封为正宫,另有后宫十余位娘娘,手下还有 地剑将军天星大臣等等武将文臣。
  这帮人赶起路来,有专人吹笛吹笙,所有人跟在海通大轿后五步一跪,口中大喊着海通大师,慈悲普渡修佛不苦,海通升仙等等口号,比戏班子还热闹。吸引百姓围观,看得人多,入套的也就越来越多。
  新任淮南道道台知道此事处理必须决断,他也是个能干的,当机立断请了青州都督府调兵,将这帮子人一网打尽。
  外围那些入戏不深的,毕竟只是愚昧而不痴傻,见了官兵就哭爹喊娘地投降了。核心那些被海通蛊惑得五迷三道的,尤其是那些娘娘将军大臣,为了掩护海通逃走,竟也想和官兵硬碰硬,举起锄头就往人的脑壳上砍,眼神中没有丝毫人性。
  结果最后一清算,走失百姓全数落网,唯独漏了个海通。
  新任淮南道道台把人和案子往青州知州的衙门里一递,青州知州本就因为袁斐瞎献殷勤,生怕被扯下水,正是着急上火,一迭声叫人赶紧抓人,青州上下全境搜捕。
  海通并没有外逃,他从山路回了淮南,甚至靠着信徒接应,混进了淮南道的大狱里。
  海通将那善心娘娘的头活生生砍了下来,剥去皮肉,剩下血淋淋的一个头盖骨,说是佛祖显灵,知道善心娘娘的冤屈,将善心娘娘在狱中点化为了血舍利。
  他用这个血舍利招揽剩余信众,开创通天佛意教,让信徒在淮南各地张贴成仙入教榜,领着一拨人,逃进深山老林去了。
  这等妖邪祸害,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大张旗鼓地逃走,甚至有伺机东山再起的意思,且不说这人究竟是如何骗得如此多的百姓信任,就说淮南道衙门的底层人员混入了多少海通信徒,光是想想,就把淮南道道台吓得够呛。
  今天只是入狱行凶,下一回,不得要了他的小命?淮南道道台险些被吓得辞官。
  于是,等消息一层层报到顾烈的案头,顾烈都要给这些人气笑了。
  打着佛道的旗号妖言惑众,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命案出了一桩还不够,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出了第二桩,而且第二桩杀人还是用了如此恶意血_腥的手段。
  死的不是个好人,那也罢了,问题是这种惊悚血案,消息不但没有压下去,还放任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变相使百姓对这个海通好奇,等于白送给海通神化自身的材料。
  这些人,拿大楚江山玩儿呢?
  第135章 恻隐之心
  袁斐是为了讨好这位青州知州出的事, 就算青州知州没有直接参与, 可远房亲戚出事, 既然求到了袁斐那里,不可能没有求到他那里,他袖手旁观, 也是心知肚明,逃不了一个渎职之罪。
  顾烈原本有心看看他如何补救,结果看着不堪大用, 既然干不了, 那就别干了。
  顾烈下旨,让锦衣近卫把青州知州也押进了京, 同时,火速点了新官上任。
  青州知州换了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任青州知州一上台,就给淮南道道台撑了腰, 亲自再度问青州都督府借兵,悄无声息地派兵围剿了海通一帮妖众,将妖僧及连带人等就地斩首, 埋入深山。
  撑完腰, 就该打板子了。
  新任青州知州责骂淮南道道台处置不力,责令肃清当地不正之风,督促以散播邪异的名义,将石头庙众僧遣散归田,封门拆庙。
  干净利落地把案子处理完, 青州知州最后还上折子向顾烈请罪,说自己是担忧妖僧蛊惑更多无知百姓,非常时期非常行事,难免有过厉不慈之嫌,请陛下恕罪。
  这位青州知州,其父乃是刚刚告老归田的翼州知州,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顾烈点着折子,赞了声好。
  狄其野全程都没有掺合,当作没听见。
  已经三司会审这么大阵仗了,确实用不着他这个定国侯再去凑热闹。
  何况,这一回吏部高层震荡,唯一幸存的独苗是右侍郎敖一松,谁都知道那是他定国侯的人,狄其野不掺合,对自己对敖一松都好,免得落人口实。
  再说,他还是不明白,顾烈到底想让他明白什么。
  明明当初是顾烈千叮咛万嘱咐,说有话一定要直说,结果现在是顾烈自己拐弯抹角绕弯子,狄其野生着气,非常不乐意和他家陛下行周_公之礼。
  于是顾烈近来干看着没得吃,路过想亲一口,都被他家将军躲了,只能把一腔饿火全部都冲着这帮贪赃枉法之徒去。
  *
  三司审罢,定了初步审理意见,细细写明了案件详要,与所有罪状卷宗一起,上交顾烈定夺。
  次日早朝,顾烈着人将案犯全数押上奉天殿,当朝宣判,以儆效尤。
  淮南道道台袁斐,为谄媚上司,包庇杀人案犯。按《大楚律》该判夺官归田。然而,此案引发淮南当地妖僧惑众,传播邪异荼毒百姓,罪上加罪,判斩立决,抄家。
  吏部右侍郎左成岚,滥用权柄,扰乱地方官职任用,收授贿赂,不知悔改。按《大楚律》该判夺官下狱。因为淮南案过于恶劣,罪上加罪,判斩立决,抄家。
  与左成岚往来的所有涉事官员停职查办,抄家充公,贬谪边地。
  吏部尚书陈棎,渎职不查,按《大楚律》该罚俸停职,如今罪加一等,改判夺官归田。
  青州知州,渎职不查,后续处置不力,贬谪边地,已启程南去。
  牧廉面无表情地念完判定,群臣心里都打了个突,开国家臣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地位,顾烈平日里也愿意给三分面子。
  虽说当年顾烈雷厉风行地处置了祝北河,但那毕竟是开朝立威,而且,祝北河赋闲一年,毕竟还是起复了,好好当着大理寺卿当到现在。
  他们都知道,犯了事再求情,在陛下这里是没用的,陛下向来支持三法司秉公执法。
  但他们谁都没想到,左家人犯了事,陛下不仅不开恩,还罪加一等给判了斩立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