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如果用一种东西来形容自己,你觉得会是什么?”
子夜的答案是:“一滩腐臭烂肉。”
他生得漂亮,所以真都像假。这街头采访,却也是奔着“漂亮”来的。
主持人异常震惊,全然没料到会得到这样血肉模糊的,带着腥味的答案。
像是开解或者安慰,又或者的举重若轻刻在主持人职业素养当中:“是烂肉,也是漂亮烂肉。”
子夜听罢笑了,觉得这说法牵强,“腐肉有什么漂不漂亮的?”
画面里,子夜眼中原本那种锋锐的光芒变得暗淡。他因此好像温和了许多,对待这个世界,以及对待他自己。
看到那条采访,陈纵心脏莫名钝痛。
不知刺痛她的是什么。也许是他的形容,也许出自他黯淡的神情。
再后来,她在网上搜索到谭天明与陈沪君的纠葛,渐渐懂得,果然是这样,真的是这样。
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群人,早年摸爬滚打,吃过很多苦头。如今终于成了上位者,于是把早年的一切不如意,发泄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晚辈身上。
有人从痛苦获得灵感,有人从爱欲获得灵感,有人借助香烟、□□、毒|品……有人诉诸暴力。
“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于是暴|力合法并且正义。
子夜伤在暗处,也许连邱娥华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如此种种,陈纵一点点更正她记忆中的子夜,终于于电光火石之间意识到——错了。
从前她对子夜的理解,统统都错了。
“家庭是封建的余孽,父亲□□的魔王,母亲是好意的傻子……”
陈金生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为您,我丧失了一切的自信,反过来,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内疚感……”
“活着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强|暴,像《毗舍阇鬼》那样单刀直入的强|暴。”
“不曾想到他长至十四岁,早已经历无数遭真正的轮|奸。”
书上种种,包括周复与《毗舍阇鬼》,也在那电光火石的刹那,帮她解读了子夜。
你有试过被长辈集体霸|凌吗?
陈金生是他王国的暴|君。
那里还有佞臣与恶毒王储,还有一言不发、懦弱的后。
逃离文学,是子夜逃离父亲暴|政的唯一机会。可惜子夜,除了写文章,“什么也做不好”。
子夜应当恨这世界才对。
可他安慰她时常说,“这世界是不是也那么坏?”他破碎的灵魂挡住了世界的残酷,他从她身上看到自己仅剩的完好部分尚还活着。
原来陈纵从没有认识过陈子夜。原来世人从未认识过陈子夜。
子夜是被腰斩的残章,是望不见黎明的永夜。
“周复救了年年。”
“没有人可以救周复。”
他对她好,何尝不是一种无可挽回的,近乎绝望的自怜。
她想起他那夜的形容。
“头上花萎,衣裳垢秽,乐声不起,身光微暗,浴水黏身……天人五衰。”
她想起他陷于爱|欲时被围观的恐惧,在那一夜却消失了。
也许,也许,是他寻求解脱那一瞬的忘我?
那时她还未全然懂得子夜的暗淡,却已下意识地,试着如参阅一本晦涩古书一般去读懂他。
她看了网上许多《借月》书评,都觉得,不对,全然不对……陈纵渐渐意识到,能真正读懂子夜的,恐怕自有她自己。那时她为书写人物小传,剖析人物心理,试着读了一些影视语言的书籍,入门了电影这行,顺理成章地就这么走了下去,却也误打误撞,走上一条灵光四溅的天分之路。在这条路上,她成为她舞台生命不二的主宰。
“你”应当从台阶处走到阳光里,“我”应当从阴影中站到他的影子里。
穿过六年光景,陈纵头一次回过头,某一天第一次终于和黑暗之中那双眼对望,第一次终于读懂了他想说什么——
那一夜,他在跟她求救。
她为了求证这一点,回过头,在港市寻到他,她在街头,不错眼打量他,只觉得困惑非常。
预料之中他会颓唐,消瘦,眼下乌青一片,却没想到会这么……正常。
那时候她哭,心里全然想的是——
她以为他下辈子才投胎成人,没想到是此生。
陈纵有时也会和朋友聊起关于一个天才陨落的故事。
常常得到的是朋友的难以理解——
“生啊死的,不就是上一辈的精神压迫吗,哪有那么严重?”
那时候他们刚看完《汉密尔顿》的音乐剧。
顺着人潮走出百老汇,陈纵尝试同他人解释时也收获了自我的理解。
“有些人降生在泥沼里,比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一生疾风劲草一样拼命植根于世,贪婪地汲取养分,活出奔流的血肉。
“世上还有一种人,干干净净地生下来,生得太平盛世,却被这污糟的世界从内里瓦解。
“世上唯一一具白窑瓷瓶就此灰飞烟灭,怎能怪他不如泥瓦钢筋能禁千锤百炼?”
真正伤害子夜的,从来不是来自于外部的皮肉之创,抑或全方位的精神瓦解。
最致命的一刀,来自于他对这世界与生俱来,超凡绝伦又异常灵敏的感知。
“天下无不是父母,焚琴煮鹤也是父母。”
她终于藉由拾来零零总总的瓷瓶碎屑,终于勉强拼凑出这个不算齐全的故事。
子夜在这世上最后一片绿洲避世。
那片绿洲,却永远不是他的乐土,而是他毕生无法摆脱的刑罚。
子夜腐烂一地。
陈纵代他植根于世,顽抗地活了下去。
常常有人说,她像一只拧紧发条的八音盒芭蕾舞姬,蹦蹦跳跳直到永远,不知痛苦,不知疲倦,真是奇怪。
也常常有人说羡慕她性格如此。
只有她自己知道,长成这副模样,需要腐烂一具血肉。
是谁讲的,电影奖项评选,往往与政|治运作、文化潮流追捧与当下热度炒作脱不开关系。
是谁讲的,电影如此,文艺作品也是如此,所谓品味有时也被上位者操控。
是谁讲的,真正或好或坏,或许只能等百年众人归西,抛却一切利益纠葛,方能被公平看待,等着死后评说。
是谁讲的,时运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东西,也因此生不逢时是这世上尤其残忍的四个字。
可她不想。她不要等到暴|君死后,王国坍塌,成与败留待后人评说。
她想等陈金生活着时,让他亲眼见证自己王国里的规则失序,律法推翻重写。
时势造英雄,既然时势东流水,他的成功无法复制,那她就偏要生造出一个时势来。
陈先生,你看好了。
第36章 子夜14
解离——
子夜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是十八岁上大学的某一天。那天食堂人很多,他找到位置, 刚放下餐盘,有约莫一刻钟的时间感觉不到自己的双手。知觉离体,肉|体也由此失衡,倒了下去。
醒来之后,验血的医生简单问了他几句,立刻叫来了心理医生。那是个和善的老妇,戴着一副圆框老花镜, 和蔼与天真在她身上矛盾地共生,很容易就使人放下防备。
她问, “你上一次解离是什么时候?”
听到这个词,子夜莫名的想起十四岁。那时候外公病危,母亲接到大陆家中电话, 得了个机会回家。因此来同子夜商量, 借机逃脱陈金生。但母亲又迟迟没走, 说要拿到月底那笔津贴再走。那时他劝过母亲,我们有手有脚,钱为什么不可以再挣?但她没有听。
等到月底抵达金城乡下,外公已经走了三天。
母亲自然痛心非常。这件事里, 子夜是母亲的受害者。但他想到外公先是母亲的父亲, 才是他的祖父。也因此,当下母亲的感受比之他的感受更为要紧,比起与她一同伤心,他当做的事先是照顾好母亲的情绪。
于是子夜收敛好自己的情绪, 安慰母亲,“外公是寿终正寝, 走得没有任何痛苦。”
母亲愤怒非常,打了他一巴掌,“没良心的,你和你那禽兽父亲一样狼心狗肺。”
他好像总是因为感知比常人多出一些,而时常受到诸如此类的伤害与不理解。这件事,在他人生之中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他从前一直以为,他与母亲都是暴|力的受害者。但直到那一刻,子夜清楚地认识到,母亲不是他的同盟。
在这世上,他形单影只,永远不会有同盟。
后来的事他不太记得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那个家中,又如何躺到那张床上。如果非要他形容,那种感觉很像灵魂脱离肉身,漂浮在黑暗之中。又或者他短暂十四年人生,一直都游离于人世。
“哥哥。”一道柔和的嗓音,将他从失序混沌中拉了回来。他漂浮的本我回归肉|体,猝然从噩梦中醒来,从沉睡了十四年的梦里醒来。他短暂乏味的人生,就此开始了。
“我第一次见你,是第三人称。”
后来他很随意地落笔,写下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清楚这种情况叫做“解离”。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更早应该是六、七、八、九岁的时候。具体不记得了,有时候在餐桌上,他会突然感觉不到自己的肢体。面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羞辱,他也会突然抽离,感觉蚂蚁一行行爬上皮肤。有时情不自禁去抓挠,会导向辱骂的升级。但他往往会选择性地忽视,有时是出于对安全感的需要,有时是在骗人。
从第一次解离,到第一次看医生,至少也已经过去九年。他不想拥有如此漫长的病史,所以又一次骗了人……何况在讲出“第一次是十四岁”时,他已经在医生脸上看到骇然的神情。
而且这应该也是相当可耻的事。子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记忆,似乎小时候试图消除麻木感,而将胳膊抓挠出一道一道血痕。陈金生嫌恶地讲,“你该不是有精神病。”而母亲不知为什么怕他,立刻小心附和,“你别拿自残要挟爹地,没有好处。”
第一位询问他心理问题的老太退休后,他也有换过别的医生,但聊起天庸庸碌碌,老生常谈,无功无过……偶尔有过,都显得不太可靠,后来便没有再去过。
同学老师都很关心他,为他找到学校里抑郁症自助小团体,叫他去过几次。一月两次冥想,冥想后每个人都要发言。其中有个女同学,“病情”应该算其中最严重,也有九年历史。因为抑郁,她停停走走,总无法战胜病魔,至今拖延到第五年,几度想过退学,也几度想过自杀。有时候心情不错,还分享过最不痛苦的死法。后来听说她谈了场恋爱,男友不离不弃,治愈她许多,两人一齐步入婚姻殿堂。
子夜自觉这病魔也不算可怕,往后没有再去过自救冥想。
后来,约莫是他大学毕业后不久,偶然得到消息,夫妻两人在家中开了煤气,双双自杀,不知为何并没有采用那不甚痛苦的死法之中的一种。那时候他已经回到港市,兜兜转转几年,回到陈家为五斗米折腰。他们倒也没说什么,当面给出版社打去几个电话,很快一本本谈了下来,版税本就给得高,印量三万四万都有……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
但往后三不五时总会提起,明里暗里地关心,卖到几千册了?
还是跟你爹地抬杠的《毗舍阇鬼》卖得最好吧?还不是他老人家前嫌不计,在书腰写的推荐语在卖书时比较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