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撸书斋 > 历史 > 原配嫡女 > 第161章
  只如她教文倒无妨,只少傅之位,少不得有教导太子武艺之职,薛九如今并无妨碍,只太子再大上几岁,计较起男女大防之时到底不妥。
  温宥娘完全不能想象,等到太子十多岁时,跟薛九对打练习时被薛九给压在身下的场景。一个不小心要站错了角度,完全可能就是一出‘御姐调戏少年郎’的悲剧。
  孟世子却是笑着道:“薛九娘还未必愿意。”
  温宥娘想了想,薛九倒也有这个可能。毕竟如今三公三少不过与朝臣商议定下,远在直隶打仗的薛九不一定会领这个职。
  少傅一个空衔之职,哪敌得过万军在手。
  出了宫门,马车朝着北城而去。
  孟世子与温宥娘说着今日朝中之事,忽听得外面的喧哗之声,随后马车的步伐缓了下来。
  孟世子起身弯腰捞开帘子,问已经在马车外站着的小厮道:“怎的回事?”
  小厮道:“世子爷还请回马车里稍等片刻,小的马上去打听一下了。”
  孟世子颔首,看着小厮跑到了前面,却是略有所思的回了车厢里。
  温宥娘见孟世子退了回来,就问道:“发生了何事?”
  “庶人府外面被人围了起来。”孟世子道。
  庶人,指的是四皇子。陛下虽削四皇子为平民,赐死了淑妃,然而如今天下局势未稳到底也不放心把人逐出京城。
  把人留在京城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陛下的仁厚,可要把这仁厚的事儿做得像一点,也还得给人安一座宅子。
  当初的四皇子府,如今早已经被抄没。四皇子自然住不得了,何况一介庶民也没资格住进那么大的府邸。
  因此陛下就只在北城里替四皇子一家寻了一处宅子,宅子不大,但也算得上是清幽,其实也是为了方便监控。
  如今庶人府被围,想到小公爷进城之事,温宥娘也明白了。
  陛下把四皇子留在京城,为未尝没有引小公爷进京的想法在里面。这会儿小公爷进了城入了朝,还去见了太子。陛下的目的也达到了。
  而小公爷进城,自然不是朝见皇帝与见太子这般简单,其实也不过是冲着这四皇子来的。
  太子一系仅剩下一个不成气候的庶子,加上之前他们的粮草之恩,小公爷自不会针对孟氏。然而如何对待之前在大皇子与太子之事中坐收渔利之网的四皇子,就说柿子捡软的捏,他此回也逃脱不了。
  等到第二日,温宥娘却是又听得庶人的一则八卦,说是林氏直言无那等丧心病狂谋害兄长的丈夫,在府门前割袖断绝了关系,直接回了林府,却是连孩子都没要。
  林氏虽是小小世家,然而如今四皇子已经是庶人,当初赐婚的皇帝也变成了王爷,自然能离四皇子多远自然就离得多远,以免遭到皇帝更深的清算以及小公爷的报复。
  竟是连孩子都没要,温宥娘不曾想到当初那个为爱差点被算计的姑娘如今竟是这般冷血。但想到四皇子与他那些子嗣如今的尴尬地位,及林氏的处境,又觉得即便是林氏对自己的孩子有感情在,林氏一族也是容不下四皇子的血脉的。
  温宥娘感觉自己似乎也只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感觉到大隆权势博弈的残酷,然而孟世子却是早已经习惯。
  “若是庶人登基,胡氏也不敢认那一个庶子。”孟世子拿这个与温宥娘做比道。
  那个庶子说的是太子仅存的庶子,虽年纪不过一两岁,然而到底是原来皇后胡氏的血脉,胡家心疼自个儿姐妹以后没个上香的,却是想那庶子有个好结果。
  只胡公如今是丞相,且效忠的是公子珣这一脉,就算想要那庶子谋一些好处,也得为了避嫌而不能与那庶子太过亲近。
  “不是已经决定封了世子,以后也是个郡王。”温宥娘道。
  到底先太子之前名声也不算差,现在陛下自然也得让他有个后人。
  毕竟胡氏也好孟氏也罢,却都是之前先太子的外家与妻族。就算是陛下忌惮以后有人拿那个庶子的身份动摇江山,至少在目前他还须得安抚那庶子给胡孟及天下人看。
  之前昏君为了显示自己心疼太子之死也说过要封亲王的话,只不过庶孙年幼,因此只是待遇与亲王平齐,虽是待遇齐平了然而那个名头到底落不落下来谁又知晓。
  如今昏君未死,只得封了一个亲王爵,当做是善待废帝,那个爵位以后自然也得是太子那个庶子的。只不过等到庶子能继承王府之时,就只能是郡王了。
  胡氏一族对此也算是满意,毕竟也没让那庶子继承皇位的想法,到底知晓这并不现实。能得一个郡王,已然是够了的。要还是亲王,还真怕那庶子长大后来有不该有的心思。
  等得再过几日,温宥娘睡到半夜,却是被外面的喧嚣声吵醒,不得不起身把孟世子推醒,“起来。去看看出了什么事儿。”
  两人匆忙穿了衣服起身,出了院子才见着冬梅已经急匆匆的赶了回来,与两个主子道:“世子、夫人,是外面长乐胡同着火了。”
  长乐胡同?
  温宥娘闻言与孟世子对视了一眼,然后孟世子问道:“可是有烧到这边来?”
  冬梅摇头,“不曾,外面值夜的官兵已经开始寻旁边有水井的人家借水灭火了。只是怕这天气火势蔓延,这才家家上门叫醒,以防万一。”
  第二日一早,长乐胡同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去打听的是阿毛,只跟孟世子道:“据说是庶人府上起的火,好似用了酒,把宅子烧得个干净,没一个活着出来。”
  孟世子点了点头,道:“唔,知道了。莫要告诉夫人,我自会与她说。”
  阿毛应声退下,知晓世子这是在告知他莫要让自家婆娘说给世子夫人听。
  等得两人一齐上了马车,孟世子才与温宥娘说了庶人之事,“据说一个都没活下来。”
  温宥娘道:“那么大的宅子,就算大的醉酒昏死过去了,难道连小的都睡死了半点都不知晓?”
  林氏虽然回了娘家,然而当初跟着四皇子给他生下子嗣的,到底还是有两个身份不显的女人继续跟着被废为庶人的四皇子,毕竟她们也别无去处,回娘家恐也是被送死的多,还不如跟关着苟活下去。
  只这一下,连孩子大人都一起死了,就温宥娘也不得不多想,想里面是皇帝的手脚还是小公爷的。
  孟世子也知温宥娘在想什么,与她道:“我看是他自个儿放的火,怕是受不了了。”
  小公爷自打进了京城,长乐胡同就开始天天被人辱骂及泼粪水。从早到完,不到落门不休。
  好在四皇子如今是庶人,林氏虽然与他和离了,然而为了图个名声,倒是把嫁妆留了下来。说是留给自己孩子的,其实也是给四皇子的意思。要能省着点用,其实一辈子也不一定需得出去做工养家。
  别人在外面骂,只关着门过自己的日子也就完了。
  只是想来一个本高高在上的皇子,瞬间被贬为了庶人,要靠吃前夫人的嫁妆过活不说,还得忍受门外的辱骂,又处处受着监视。一个想不通,要全家一道死了也并不奇怪。
  温宥娘觉得孟世子说的许也是有道理,也没再问。
  孟世子在一边想,好在小公爷动手还算遮掩,没直接叫人进去给直接灭门,不然这事儿的影响还真不好。
  他不想温宥娘听了觉得不舒服,毕竟这种灭门之事过于狠毒。不说温宥娘,就要明着干估计对小公爷而言,也是终身一大黑点。
  只如今愧疚于心一家子*身亡,这理由倒是极好了。
  ☆、 第162章 正文完结章 ...
  随后公子珣祭告天地祖宗顺利登基,在此之前已经打到江州的薛九与戚国公却是上了辞表,言南宁已然来犯,而各世家豪强尚未平定,故担不得少傅之职。
  不得不说薛九比温宥娘更懂这朝廷里那些男人们的心思,薛九这辞表上了之后,某些能在东宫里出入的官员对温宥娘……当然直接对上时没言语上的攻击,只一张脸已经说明了一切。
  温宥娘向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也懒得计较那些人在阿蔓面前说她的坏话。只别人说得再多,她只在阿蔓分析分析一番那人说这话的目的,也算是为阿蔓开开窍。
  不管是当太子还是以后当皇帝,只怕的不过于被人忽悠。这一忽悠,被忽悠走的,就是天下权柄,贻害无穷。能趁早让阿蔓明白这些,对于以后执政就更为有利。
  就是孟氏再有私心,然而也不至于不想教出一位圣明天子来。
  在温宥娘的想法里,康熙都能十四亲政,虽然面对的朝局不一样,阿蔓要是过几年继位,至少十六也得赶得上场子才行。
  公子珣正式登基后便是任命百官,温家老爷仅仅被罢官免职。到底是历经三朝之人,十分爱惜羽毛,当初在大皇子造反之事中没被查出半点牵连,在其他事情上也算得是相对干净,最终罪名较轻。又因他是先帝与昏君看重的臣子,也算是得了个善终。
  而其他被查出来,在此事中有所牵连的,俱被抄家灭族发配边疆。
  正式登基的皇帝自然需要这样的一把火,来彰显自己的权威。也只能算那些人家倒霉,也算是报应。毕竟这世间之事,都有因果。
  “仇府被削了爵位,仇伯爷被判流放,子嗣三代内不得出仕。仇氏一族以后要出头也就难了。就算其他旁支侥幸有出仕的,也未必有仇府这支祖上那般运道。”孟世子道。
  仇府大房失踪,二房三房的孙辈最大的不过二十余许,只三代过去,只要不投靠南宁,那么往日那些恩怨自然早已经烟消云散,就是再出仕,也是对大隆朝廷有着向往之心,而不是对着公子珣的后代有着不臣之意。
  温府逃过了,那是因温老爷子在官场上素来谨慎,只凭着本事做事儿,极少四处参合,就算是投机也不到最后一刻不下注。
  然而仇府却不同,做为勋贵,要不参合,以后的日子就会难过。就算张老伯爷,不也千方百计想要参合只不过是因没本事而难有机会。
  仇伯爷也好张老伯爷也罢,也都是为了家族前程为想,虽说许多时候参合靠的是自己的本事,然而这种事情有时候也得看运气。
  仇伯爷是有本事然而运道不好,而张府是没本事然运道在这一世倒也还不错。
  “张家的爵位又得延可三代,也算是满足了张老伯爷这辈子的心愿了。只是封谁当世子,恐怕也有得争的时候。”孟世子对温宥娘说。
  但凡勋贵之家,没人不想爵位永固的。只张老伯爷府上三房嫡出,虽律法上能继承的是嫡长,但想着长房的似乎想要走仕途,而二房三房加上在此事中出力最多的庶出四房,这世子位还真不好给。
  温宥娘早就想过这个事儿,读书人家与勋贵,说到底还是当勋贵有个保障,至少一年下来的年俸不说,就算没有实权,却也能凭着一个爵位能在京中立足几十年。而读书人家,只要没一个出息的,被排挤出京城就轻而易举。
  张家四房里各房会怎么选择,温宥娘不打算过问,然而也不是心中没有想法,“最好不过大房拿了世子位。”
  庶出四房是陪着公子珣许多年的,不论是公子珣还是阿蔓对四房都算得亲近,因此要爵位按照规矩来了,只不过大房的张昀良委屈一些以后科考过了提拔较难,然而整个张府对爵位带来的风险却是能降到最低。
  只张府到底会如何选择,也在于他们自己了。
  任命百官里,薛九的少傅之职,最终由严如霜替代,而之前严如霜的少保之职,却是落在了小公爷的头上。
  小公爷本不意留在京中,然而在薛九上辞表之前,阿蔓就有留下小公爷保护自己之意,其实就是陪读的意思。加上公子珣的挽留,倒是以为盛国公府女眷撑腰及小公爷自己婚事的名义留得几年。
  盛国公府尚且留住性命的几个女子,却也只比小公爷小不了多少,只再过几年便要出嫁。几个年幼的女眷在京中住着,到底也要一个男丁护着才行。
  不然就算盛国公府如今之后再皇恩浩荡,府中没有男丁,对一府女子的名声与安全也到底不好。
  要遇着那种想要巴望着盛国公府的小人,趁没有男丁在欺辱或是拐骗了府中小娘子,小公爷离得太远,最终也是后悔莫及。
  何况盛国公府的男丁,如今也只剩的小公爷一人。就算是小公爷乃是战神在世,在边关有人能顶住之时,公子珣也觉得小公爷先续上盛国公府的香火却是更为重要的。
  再说公子珣想把小公爷留给阿蔓以后驻守边疆用,自然要把人留住等着以后阿蔓施恩于人。
  等着小公爷成婚后有了子嗣,再把人放去边疆,那时盛国公府在边关的威望想来也能被兴国侯世子与陈敬分出几分来,也避免了盛国公在边关威望过胜而遭受忌惮的命运。
  同时阿蔓那时也当是用不了几年就要亲政,只在这几年与小公爷亲近了,日后军中有小公爷为倚仗,在朝中那些老滑头未必敢架空阿蔓。阿蔓要亲政的妨碍,也要小得多。
  因此,公子珣对小公爷也算是放了许多重的心思。
  温宥娘自也看得出来,与孟世子感慨道:“陛下当初说的话,倒也真心的在做。”
  当初公子珣与他们说,不想当做出有负恩情之事。就只在小公爷身上,都能看出来他的心胸到底是要比昏君与先帝要强。
  至少公子珣在面对着北面军中威望已经空前盛大的小公爷,却愿意想尽办法保全他,为他铺出一条顺利的道来。而不是先帝与昏君那般,只往高里捧,然后用完就杀,半点情义不留。